一、组件本身的损耗
1. 光电转换效率限制
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并非 100%,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晶硅组件效率在 18% – 22%左右,这意味着一部分入射光能未能转化为电能。
2. 温度影响
在实际工作中,组件温度升高会导致效率下降。高温会增加载流子的复合率,降低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,从而产生损耗。
3. 老化和衰减
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,组件会逐渐老化,性能逐渐衰减。例如,封装材料的老化、电池片的隐裂等都会降低组件的发电能力。
1. 光电转换效率限制
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并非 100%,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晶硅组件效率在 18% – 22%左右,这意味着一部分入射光能未能转化为电能。
2. 温度影响
在实际工作中,组件温度升高会导致效率下降。高温会增加载流子的复合率,降低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,从而产生损耗。
3. 老化和衰减
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,组件会逐渐老化,性能逐渐衰减。例如,封装材料的老化、电池片的隐裂等都会降低组件的发电能力。
二、线缆和连接损耗
1. 电阻损耗
电流在传输过程中,由于线缆自身存在电阻,会产生一定的功率损耗。线缆的长度越长、横截面积越小,电阻越大,损耗也就越大。
2. 接触不良
光伏方阵中的连接点如果接触不良,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,从而产生额外的损耗,还可能引发发热等安全问题。
三、阴影遮挡损耗
1. 自然遮挡
周围的建筑物、树木等可能会在不同时间段对光伏方阵造成部分遮挡,被遮挡的组件发电效率降低,甚至可能成为负载消耗电能,从而影响整个方阵的输出功率。
2. 灰尘和污垢遮挡
长期积累的灰尘、污垢会降低组件表面的透光率,减少入射光量,进而影响发电效率。
四、安装和角度偏差损耗
1. 安装平整度
若光伏组件安装不平整,会影响光线的入射角度和接收面积,导致发电效率下降。
2. 角度偏差
未按照最佳的安装角度进行安装,例如纬度、朝向等因素未充分考虑,会使方阵接收的太阳辐射量低于最优值,从而产生功率损失。
五、逆变器损耗
1. 转换效率
逆变器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过程中,会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。逆变器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转换效率。
2. 最大功率点跟踪(MPPT)误差
MPPT 功能如果不能准确跟踪光伏方阵的最大功率点,会导致部分能量未能被充分利用,产生损耗。
六、环境因素损耗
1. 恶劣天气
如强风、暴雨、冰雹等恶劣天气可能会对组件造成物理损坏,影响其正常工作和发电效率。
2. 湿度和腐蚀
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电气连接部分腐蚀,增加电阻,影响系统性能。
综上所述,光伏方阵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多种损耗因素,在光伏系统的设计、安装和运维过程中,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,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损耗,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和整体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