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仓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,它不仅涉及到巨额的投资,还需要考虑法律法规、市场环境、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。合理规划和精准执行是确保海外仓建设成功的关键。
一、确定主体资质
首先,企业需要确定自身的主体资质,即是要自建仓、买仓,还是租仓。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:
自建仓
需要购地自建,建设周期约为2-3年,期间需要办理各种法律手续和施工手续。虽然自建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,长期来看成本更低,但初期投入大,风险高。
买仓
直接购买已经建成的仓库,省去了建设时间和复杂的手续,但购买成本较高,需要充足的资金准备。
租仓:相对于自建和购买,租仓成本更低,灵活性更高,但不同国家对海外租户有严格的规定,如注册年限、税务记录、信用记录等,不符合规定将无法租赁仓库。
二、仓库成本类别
建造仓库的成本可以分为硬成本和软成本:
硬成本
包括材料、人工、电气、管道、下水道、分级、HVAC系统、停车场和LEED认证等。这些是直接投入到仓库建设中的成本。
软成本
包括购买许可证、保险、法律费用、建筑图纸、工程设计、税收等。这些成本虽然不直接体现在仓库建设上,但对企业整体预算影响巨大。
长期成本
如水电费、维护费等。升级仓库绝缘材料可以降低电费,虽然前期成本高,但后续每月成本更低。
三、建仓预算判断
在判断建仓所需费用预算时,企业需要根据成本和预算与租售方进行谈判。材料成本因仓库和存储类型而异,普通仓库的材料成本在每平方英尺50至65美元之间,小型仓库则在每平方英尺19至25美元之间。此外,还要了解仓租的计算方式是裸包还是全包,明确海外仓需要多少人工成本,包括管理人员、仓储作业人员、临时工的薪资支出。
四、注意事项
保险是货物入库的必须条件,不同保险公司的收费差距很大,需要多家比价,去掉不必要的条款,但态度不能太强硬。此外,还需关注海外仓的业务发展、团队建设等内容,确保仓库运营顺畅。